【2025年全市职工读书征文选登】熔炉淬铁骨,工会暖征程 ——十六年成长手记

来源: 柳州市总工会  |   发布日期: 2025-08-15 13:10    |  作者: 谭海能

2008年盛夏,我站在柳州钢铁厂连铸机轰鸣的车间里,手中紧握电工证,耳畔是师傅的叮嘱:“工会组织的技能竞赛下周开始,你得抓住机会。”那时的我未曾想到,这句话会如星火般点燃我奋斗的信念,而工会恰似永不熄灭的火炬,十六年来始终为我指引职业方向,注入前行动力。

技能之舟:从学徒到高级技师的摆渡人

初入钢铁厂时,我只是一名手足无措的学徒。面对复杂的PLC控制系统,工会的“师带徒”制度让我找到了方向。我的师傅是厂里评选的“金牌技师”,他手把手教我读图纸、调参数,甚至将工会发放的《自动化控制手册》塞进我的工具包。三年后,我在工会组织的电工技能竞赛中获奖,那张泛红的奖状至今压在书桌玻璃板下,记录着工会为我推开的第一扇技术之门。

2014年,工会推动的“职业技能等级晋升计划”助力我考取了高级技师证。考试前,工会不仅给我安排了脱产培训,还邀请专家给我答疑。考场上,当我写下“干油系统四通道改造方案”时,耳边仿佛回响着工会培训老师的话:“技术工人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之翼:从维修工到技术攻关的领航者

“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是工会为技术工人搭建的舞台。2018年,我带领团队参加“降低转炉电气故障时间”QC项目比赛时,工会提供了专项经费支持。深夜的实训室里,我们用工会采购的仿真软件反复测试,最终将故障率降低40%,捧回广西质量管理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上,工会主席握着我的手说:“工人的智慧,就是企业的金矿。”

2022年,我转型成为生产计划员,面对智能制造系统的陌生界面,是工会的“数字化技能提升班”让我重拾信心。课堂上,讲师用工会编写的《工业大数据案例集》拆解生产优化模型,课后,在工会建立的“技术交流群”里,同行们分享的代码片段成了我攻克MES系统的密钥。

温情之港: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凝聚的守护者

在钢渣厂改造热焖渣生产线时,连续三个月的高强度作业让团队几近崩溃。工会的“职工心理疏导站”悄然介入,一场露天烧烤团建、几箱贴着工会标签的凉茶,让我们紧绷的神经得以喘息。项目庆功宴上,工会赠予的锦旗上 “敢啃硬骨头的铁军”字样 ,后来被我们刻在了车间的荣誉墙上。

2023年我转行进入造纸厂工作,面对进口特斯克纸机DCS系统的全英文界面,我一度陷入焦虑。工会的“跨行业技术帮扶计划”为我匹配了造纸行业的老师傅,视频会议里,老师傅指着屏幕说:“这和钢厂的PLC逻辑一脉相承。” 那一刻,工会搭建的桥梁如利刃,划破两个行业的壁垒,开辟出全新的融合通道。

百年灯塔:指引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成长

十六年来,工会的身影始终如灯塔般矗立在我的职业航线上——它是技能竞赛的擂台、创新项目的孵化器、疲惫时的避风港,更是工人尊严的捍卫者。当我从维修电工蜕变为工程师,工会组织的“绝招绝活展示会”“劳模宣讲团”让我明白,工匠精神的传承需要制度化的托举,工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护航。

如今,站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的时间节点,我翻阅着工会发放的书籍,扉页上“工人有为,工会有力”八个字格外醒目。在智能制造浪潮中,我仍能听见工会的召唤——它正将5G培训课程送入车间,用AI技能大赛点燃新一代工人的热情。

聚成星河:工会百年托举的匠梦传承

如果说我的职业生涯是一块钢铁,那么工会便是淬火的熔炉与锻打的铁砧。它用百年积淀的温度与力量,将个人的微光聚成星河。当我在造纸机的控制屏前编写代码时,仍会想起2008年夏天,师傅的那句话:“工会给的舞台,你得自己跳上去。”而这,正是百年工运最动人的传承——让每个工人相信,他们的成长,永远有人托举;他们的梦想,始终值得照亮。

(单位:柳州市沁原纸业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