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市职工读书征文选登】大道如虹:高速公路上的 工运传承

来源: 柳州市总工会  |   发布日期: 2025-08-12 16:30    |  作者: 韦剑梅

凌晨4点,我站在高速公路收费站里,看着流动的车灯汇成一条流淌的星河。此情此景,让我想起8年前刚入职时,老班长指着墙上的广西地图对我说:“这些红线,都是咱们工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团结奋斗修出来的。”那时我不甚理解,直到近日翻开《中国工人运动史》,才深刻地明白,条条公路,正是工人阶级写给大地的深情告白。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种力量,坚定而磅礴,推动着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回望百年工运史,从安源路矿大罢工的觉醒呐喊,到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匠心筑梦,工人阶级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奋勇前行,用汗水与智慧书写了壮丽的奋斗史诗。这种精神,在八桂大地同样代代相传。1934年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与工农群众生死与共。新中国成立后,柳州钢铁厂的工人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炼就了新中国工业的“脊梁”。全国劳模陈君龙,从普通焊工成长为金牌技师,数十年如一日打磨技艺,为“工匠精神”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涵。这些不朽的丰碑与人物事迹,犹如一座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一代代职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在广西高速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奋斗的光芒同样璀璨夺目。1993年,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那时的先驱者们,没有先进的设备,仅凭绳索悬吊于喀斯特峭壁之上,打眼放炮,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终于,1997年,桂柳高速巨龙腾跃,第一代高速工人用双手结束了广西无高速的历史。而桂柳高速公路管理处第一代管理者们,从“一车一敬礼”起步,最终凝练出包含“两转体两点头八颗牙齿露笑容”的服务规范。跨越二十八载光阴,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们初心如磐,艰苦奋斗。在新时代的号角下,公路建设者们不畏艰辛,历时一千五百余个日夜,在壮阔的北部湾筑起广西首座跨海巨龙——龙门大桥。如今,在生机勃勃的八桂大地上,条条高速公路如巨龙蜿蜒,似血脉贯通,不仅编织了经济发展的交通网络,更凝结着一代代高速人的智慧光芒与辛勤汗水。

我很荣幸成为广西高速人的一员,虽平凡,却置身于一群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者之中。他们中有勇立创新潮头的赖超华,他组建“交投先锋+”攻坚团队,累计研发应用创新成果14项,其中“服务区智能除臭冲洗系统”获评中国公路协会2022年度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优秀创新应用成果。他领衔打造的“赖超华瞪羚工作室”实施“两新一提升”人才培养计划,带领的应急救援团队斩获2项国家级大奖,助力30余人次实现职称或职业技能资格提升。其工作室获评2021年度柳州市先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广西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行业的标杆。有二十年如一日守护宜柳路的养护团队,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高速路,无惧寒暑风雨;秉持路面为中心的养护理念,实施全寿命周期计划,强化预防性养护,以科技赋能,矢志达成“十年不换板、二十年不大修”的养护目标。有坚守收费一线十九载的“最美中国路姐”陈静,她以敬业奉献诠释担当,带领“一笑倾乘”微笑服务团队,服务人民美好出行,实现了“服务100%、微笑100%、畅行100%”的“三个百分百”佳绩。还有从事清障救援工作二十七载的一线排障卫士叶煜,连续十六个春节在岗,守护司乘归途,带领团队出色完成各项救援任务。

他们的奋斗事迹如春风化雨,让我深刻领悟: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平凡工人亦能迸发耀眼光芒。我接过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接力棒,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洒汗水,努力发光发热。从初入职时迎难而上应对巨大保畅压力,到成为班长带领团队多次获评月度优秀班组、培养出多位五星级收费员、微笑之星、堵漏增收能手;再到创新提出“26度阳光服务”理念,带领班组践行“一班次一善事”,为司乘提供更舒适、贴心、个性化的服务——我成长的每一步,无不沐浴着工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指引。

如今,“26度阳光服务”的光芒已照亮太阳村收费站,并正向整个公司传递温暖。而我也在不断磨砺中快速成长,连续三年荣膺柳州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大美收费工匠”(一级)称号。

值此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的历史节点,身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我深知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工人阶级仍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我们将赓续百年工运红色血脉,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注入磅礴的工人力量。

(单位: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柳州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柳江分公司太阳村收费站)